top of page

上菜啦!透過飯菜體驗新住民們家鄉大小事:阿蘭姐的祖傳拿手好菜

作家相片: USR計畫 中原USR計畫 中原

五月二十六 陰雨綿綿⁣

 

⁣下雨天,留客天。今天我們一行人跟著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小杜哥來到阿蘭姐的家中,透過一道道的家常料理,帶著我們了解菜餚們背後的含意,以及體驗新住民們家鄉的大小事。⁣

大家談天的過程中,一道接一道的好菜逐漸地擺滿整張桌子,有巴東牛肉、咖哩樹薯、薑黃飯、薑黃三薑茶、辣椒炸蛋、客家豬朵炒、印尼月亮餅、印尼咖啡等東南亞家鄉拿手菜,讓我們爭相湊在桌前一睹東南亞料理,也一齊探究為何這些料理能夠代表新住民的家鄉背景及文化特色。⁣

「薑黃飯」是每當親朋好友同聚在一起,像是:生日、升職、婚禮時,印尼人們的桌上必定有一道料理。送上桌時,大家對它錐塔造型覺得格外特別,一問之下才知道這道菜背後有許多祝福含意。開動前要先取下薑黃飯的塔尖,給在座最敬重的長輩先享用,代表著敬老尊賢的意思,有祝福大家平平安安、吉祥如意的象徵。⁣

品嚐豐富的菜餚後,我們帶著滿滿的驚喜及感動回來,希望把這些在台灣鮮少見到的異國文化,用文字、圖畫、照片、影像等任何方式記錄下來,成為我們《中壢記憶食譜》的一個篇章,讓更多人能看見新住民,並且有更多與他們交流的機會。⁣



Comments


​The The Flow and Linkage between Taoyuan Canal 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Diverse Links

  • Facebook
  • YouTube

©2022 by usr.cycu.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