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6.01 記憶的延續,是這座城市的精彩之處 研究方法論(二)、設計史論類/陳其澎院長
數位空間理論、文本閱讀與呈現/黃慶輝老師
六月一日 碧空萬里春意盎然
喧囂的A21機場捷運站旁那不起眼的小路裡,有一落富有年代感卻不失風貌的老屋坐落在樹林之間,土磚、剪粘、堂號,每個部分都有精彩的細節與故事,這是今天課程的開始。
頂著熊熊烈日,我們沿著河岸走,看著橫跨老街溪的圳路過水橋,那小有規模的攔河堰;一座小小的鐵皮寫著石靈公,許多以往救人的傳說故事,大石頭被供奉著,取起勺子淋水在石靈公身上,就可以更清楚的看見祂的樣貌。曾經覆蓋老街溪二十年的商場遺址,背負城市毒瘤的罵名,在開蓋整治將滿十年的今日,已富有豐富的景觀與周圍舊城區的文化相互結合,一步步,悠悠地漫步用新的視野去看待這條在城市中穿梭許久的河川。

興國市場、打鐵店、中平路、新珍香、大時鐘(舊址)、巷仔46、番薯市集,這些也許你經過不會特地停下腳步的地方,其實也曾經璀璨耀眼過,各自與這座城市都有著專屬的故事。這次的課程感謝各方的協助,讓我們能夠聆聽著許多過往的風華與如今的精彩。

下午龍潭黃唐村的課程,走進一望無際的稻田之中,微風吹拂著陣陣青草香,田野之間水圳交織成一幅美麗的景緻。聽著宏碁大哥說著以往的故事,從引龍潭大池、使用湧泉、收水租的時代到抽地下井水澆灌,自傳統農法到噴灑農藥再回到有機傳統農法,這些時代的更迭,轉換過渡的艱辛,都是靠在地小農一步步努力堅持的。
從城市到田野,我們看見河川上下游的變化,城市進步的過程也許會有錯誤的過程,但地方的文化是會不斷延續,向前展現自身獨特驕傲的美麗。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