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將走讀踏查的經驗,轉換成設計的能量

作家相片: USR計畫 中原USR計畫 中原

跨媒體設計/商設.邱永中老師

 

四月十五日,天氣晴


穿梭在竹林和埤塘之間,觀察著不同植物各自展現型態的美,陽光灑落在環境當中,我們像是走進了歷史的隧道中,感受著以往埤塘的珍貴。


走進龍潭八德村的老街溪水源頭,埤塘、駁坎、竹林、台灣萍蓬草,早期客家傳統埤塘的元素,透過竹林防風並利用飄落的竹葉中和埤塘水質的酸鹼值,其中台灣萍蓬草更是水質的指標物種,普遍的埤塘在水質遭受汙染後,就不曾出現過台灣萍蓬草,而這幾口都是保存較好的埤塘,也復育台灣萍蓬草相當成功。



延續著多年前在地的田野調查,再次帶領學生感受著環境之間的奧妙,並希望藉由媒體將環境元素轉換,結合程式設計能讓使用者能在體驗中,藉由程式更加認識埤塘、了解環境,擁有更佳的回饋。


感謝甘家堡甘興德先生的簡介與協助,及濕地復育協會吳聲昱老師講解,都使同學更加了解埤塘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聯。也讓我們一起期待同學們完成的成果。



Comments


​The The Flow and Linkage between Taoyuan Canal 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Diverse Links

  • Facebook
  • YouTube

©2022 by usr.cycu.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