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記憶食譜尬上創意攤車!打破傳統攤販的主顧關係,讓「餐」與者們融入設計

作家相片: USR計畫 中原USR計畫 中原

109.06.20 遷徙攤「味」尋根 / 室設黃慶輝老師⁣

 

六月二十日 艷陽高照 從日常生活中的美味著手,重新連結屬於我們的家。⁣ 記憶食譜的建立結合攤車計畫,黃慶輝老師帶領著學生從調查體驗、設計歸納到餐車施作,結合 「中壢家,坤甸味」這次在新街溪畔舉辦《流動記憶與攤味傳承》進入新興里,作為學生課程的成果展覽,利用美食和居民建立情誼。⁣



桃園市是個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從早期的客家、外省到新住民,不同時代背景積累成這座城市豐厚的底蘊。這次活動參與的對象有,有遠渡重洋嫁到台灣的媽媽、從海外來台讀書的學生,都各自來自印尼的不同地方,但在台灣一見面就是有股熟悉感湧現,用各自記憶中的美味,連結起家鄉的美好。⁣

攤車的設計施作,學生藉由觀察東南亞文化發現的特有元素,以及希望打破傳統攤販的那種主顧關係,柱體結構的調整讓圍繞攤車的來賓都能夠均質等分的與彼此互動。小型攤車上陳列著香料植物與各式調味品與零食,那是東南亞文化到台後的縮影,不同的飲食文化讓許多東南亞香料在台較難購買,促使許多東南亞餐廳內部總會擺著滿滿的香料與零食,像是小型的柑仔店一般。透過空間使用模式的解構,重組在餐車上展現,活動當天居民們也自然得融入餐車的設計當中。⁣

辣炒小魚乾、炸蛋佐咖哩、巴東香辣雞、薑黃飯、水粄、印式臭豆腐、甜心椰絲球、炸香蕉、煎餅等等,印尼學生透過手做的點心與印尼的媽媽們分享交流,學習每個人的獨門絕活,陳其澎院長也一起加入其中幫忙煮著 Ondeh-Ondeh,這是一份大家協力完成的料理。印尼媽媽們熱心的幫忙裝盛著,普遍不大吃辣的台灣同學起初都會有些擔心,但那香辣很快就征服大家的味蕾,這滋味是印式料理中不可或缺,鄰近的居民也一起加入餐會,品嘗這平時較少接觸的東南亞料理,並一同分享記憶中的美味。⁣ 這場活動不僅是成果的分享更是記憶的傳承,透過美食我們拉近與彼此之間的距離,流動文化的體現與實踐,更加期待後續課程與新住民文化的精彩成果。




Comments


​The The Flow and Linkage between Taoyuan Canal 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Diverse Links

  • Facebook
  • YouTube

©2022 by usr.cycu.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