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陳其澎教授專講|從埤塘出發,看見桃園的水智慧 🌾

桃園台地雖雨量充沛,卻因紅壤土質與特殊地形,長年面臨蓄水不易的挑戰。然而,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先民因地制宜,逐步發展出融合農業灌溉、聚落分布與信仰實踐的「 #埤塘文化」。中原大學自推動USR計畫以來,積極保存並轉化這份智慧,讓其成為教育與社會參與的重要資源。

桃園大圳與石門大圳作為灌溉系統主幹,透過如虹水工、倒虹吸管、渡槽、分水工等技術,將水資源自高處引流至台地農田,構築出縝密而高效的灌溉網絡。這些工程設施不僅展現技術力,更體現早期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

在本次演講中,陳其澎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領大家理解桃園埤塘如何從實用的灌溉設施,昇華為具有文化與教育價值的地景系統,並分享中原大學如何實踐「一埤塘、一學校、一社區」的策略,讓地方知識得以延續與創新。從教具設計、課程推廣到社區合作,這些年來,我們一步步將傳統轉譯為創新,持續耕耘地方教育與環境共學的可能。

透過陳教授的分享,我們所看見的不只是埤塘本身,更是一種 #與土地共生共榮 的未來想像。

ree

留言


​The The Flow and Linkage between Taoyuan Canal 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Diverse Links

  • Facebook
  • YouTube

©2022 by usr.cycu.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