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水,是設計的起點:從建築到地景的跨國對話

已更新:8月7日

來自美國、德國與荷蘭的三位設計專家,在中原建築系以及地景系展開關於「水」的講座。不同地理與經驗交會之下,他們不約而同指出一個關鍵:面對氣候變遷與城市挑戰,水不是問題,而是答案的一部分。

美國紐奧良的 David Waggonner 建築師指出,單靠抽水與堤防無法真正防災,城市必須建立一套能「留住水」的循環思維,將綠地、植栽與建築整合,讓水成為城市生態的一環 。

來自德國的 Joachim Eble 建築師分享多個永續城市規劃案例,強調城市應以系統性方式整合能源、水資源與土地利用,創造能共生共存的健康城市,並順應不同城市特性,協助找到屬於自己的永續解方。

荷蘭Inge Bobbink 副教授則強調,水利結構不應只是工程設施,更應成為地景的一部分,承載地方記憶與生態功能。她以荷蘭風車與渠道為例,說明如何透過設計讓排水系統轉化為文化與生活的場域。

三場演講、三套思維,卻都指向 #同一個未來——學習與水共處、從設計出發打造具有韌性與情感連結的生活環境。

從紐奧良到台灣、從金邊到荷蘭,這些經驗也為中原在地的埤塘保存與水文化教育注入更多靈感與可能。


留言


​The The Flow and Linkage between Taoyuan Canal 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Diverse Links

  • Facebook
  • YouTube

©2022 by usr.cycu.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